——艺术与设计学院暑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
一百年,山川变化;一百年,岁月艰辛;一百年,风华正茂!为迎接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庆祝百年建党史。7月15日至7月18日,南京工程艺术与设计学院“忆党史,追党迹,铭党恩”团队以走访红色故址,探寻革命前辈足迹,以及访问社区抗疫英雄的形式在苏州、扬州等地开展,提高人们对党史的了解,从而加深人们对党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并希望广大青年人以前辈为榜样,将党的精神发扬光大。
舍身报国、英勇不屈
在扬州热闹的东关街上,藏着一个安静的纪念馆,扬州第一任县委书记和中共泰州临时县委书记——曹起溍的故居。
“忆党史,追党迹,铭党恩”团队来到这里,重温曹起溍烈士追求真理建立组织、狱中斗争的先进事迹,一同感悟其舍身报国、英勇不屈的精神内涵,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了解了曹起溍烈士追求真理、投身革命和在狱中坚持斗争的英雄事迹。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先辈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坚持信仰,不怕牺牲,令所有成员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洗礼。通过参加此次活动,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作为一名新时代有理想的青年人,一定要深刻理解“信仰的味道为什么甜”。
睹物思史,薪火相传
追寻着红色文化的足迹,团队成员来到了沙家浜革命历史教育基地,重走那一段“江抗”路,感受那一股伟大的抗战精神。沙家浜位于苏州常熟市南隅。是许多“江抗”的诞生地,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和斗争故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一封封信件,一件件衣物,一帧帧照片,历经战火,走过沧桑,沐浴阳光,都凝结着革命前辈的赤胆忠心和爱国情怀。
警示着大家应当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应珍爱和平、去开创新的未来。团队成员震撼地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所孕育的那股伟大的抗战精神,它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这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激励着我们新一代青年克服一切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青春。
红色传承 继往开来
在参观过沙家浜革命历史教育基地之后,团队成员来到了戏剧“沙家浜”的演绎现场。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队员了解到了为了讴歌江抗伤病员坚持斗争,军民鱼水情深的革命事迹,经老战士深情回忆,文学家热情颂扬,艺术家真情塑造,重重曲折在下才有了今日家喻户晓的经典——《芦荡火种》。
团队成员置身于《芦荡火种》演出现场,耳边传来“摆出八仙桌,招待十六方……”的优美唱腔,经典的“智斗”唱词,台上的演员生动的演绎,仿佛仍能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人的风采。在馆中,团队成员先前见到的手稿,即由文牧执笔写出的《碧水红旗》,后由汪曾祺执笔,改编为了京剧,经观看后,提议改名为《沙家浜》,用地名改戏名,展现在这片热土上的故事以及伟大的抗战精神。
恰逢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团队成员在看完之后,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如今盛世的来之不易。
非常时期 任劳任怨
尽管生活在和平年代,英雄们的身影却依旧存在。自今年苏州疫情严峻以来,苏州亲水吴门街道南环区的社区工作者们时长都超过12个小时,工作强度非常大。为了能够真切体会到抗疫一线工作者的辛苦,团队成员来到了苏州亲水吴门街道南环区的社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南环第二社区优秀工作人员——曾担任民政书记一职的王轶舟同志如是说道。为了社区疫情防控,社区工作者们都是全力以赴,舍小家,顾大家,废寝忘食、不分昼夜、没有一丝一毫的怨言,有的只是无私无畏的坚持和奉献。随后王轶舟同志也带领队员来到了南环社区服务中心,这是落实抗疫工作时的重要基地。看到如今被整理得井然有序的采样点,可以想像社区工作者几天内的工作量有多大,团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和使命。
责编:admin